首页 > 寺庙

天津海光寺在哪里?

天津海光寺在哪里?

天津海光寺

海光寺 座落于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东北侧,其地域为:南京路以北、多伦道以南,万全道以西、南门外大街以东的范围。
清乾隆年间,天津总兵蓝里在城南大规模开垦水田种植水稻,使那里成为稻垄纵横、蛙鸣阵阵的鱼米之乡。
康熙四十四年(1705),蓝里延请名僧成衡来津创建了普陀寺。
寺院宽敞壮观,院内遍栽葡萄,故俗称“葡萄寺”(“普陀———葡萄”读音相类)。
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并书楹联“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
于是,普陀寺遂易名海光寺。
寺外植柳万株,枝叶披拂,绿阴遮地;辟田百顷,与城南河塘相连,菡萏盛开,稻香萦怀,文人雅集,游船荡漾,十里波光与碧瓦朱墙相映,故有“小江南”之称。

海光寺在近代史上遐迩闻名,并非因其曾获皇上恩宠,而源自在这座寺庙里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溯河而上,直抵东浮桥,盘踞三岔口。
天津守军奉命在海光寺外驻扎。
朝廷急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津谈判求和。
英、法、俄、美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海光寺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海光寺成为中国备受凌辱的见证,于是它得了个别名———签约寺。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再度侵占天津,海光寺被侵略军占领;转年因天津开埠而撤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重视国防建设。
咸丰十一年(1861),朝廷委任直隶总督崇厚在海光寺创办“天津机器局”(即西局),把从国外购置的蒸汽机、化铁炉和车床等设备,安装在佛殿东跨院的厂房里,制造枪炮****,以加强京畿防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海光寺遭彻底破坏,日军占领海光寺。
转年签订《辛丑条约》,海光寺被划入日租界,日本兵营以及驻军司令部就设于此处。
日租界街道一律以日本名字命名,如:南京路(南门外大街至锦州道一段)叫“住吉街”,多伦道叫“福岛街”,新疆路叫“三岛街”,万全道叫“伏见街”等。
可能是为了炫耀占领海光寺的所谓“战果”,日租界当局继续使用“海光寺”这个地名。

- 中国寺庙大全
天津、普陀、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