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辽宁奉国寺在哪里?

辽宁奉国寺在哪里?

辽宁奉国寺

奉国寺坐落在义县城内东北隅。
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O年),初名咸熙寺,金代称奉国寺。
因大雄殿内塑有七尊大佛,故俗称大佛寺。

辽金元时期是奉国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全寺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
据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碑记中的描述,可知寺内"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陀郡亦为甲"。
元以后,塞北繁荣景象曰渐消沉,加之战乱影响,奉国寺曰趋衰落。
到明清两代,寺内辽金时期的宏伟建筑群仅保存了大雄殿,其它建筑均已无存。
现今殿前两边的六钟亭、四角碑亭和中轴线上的无量殿、牌坊、小山门以及西院两栋硬山式的禅堂都是清代续建的。
1988年经群众集资修整时,发现了辽代的西弥陀阁、东三乘阁、两侧长廊及山门等建筑遗址,基本揭示出辽代奉国寺的布局,这是我国辽代佛寺建筑布局的仅有实例。
大雄殿 座落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是寺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辽代建筑。
殿的形制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24、长55、宽33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是国内辽代木构遗迹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
支撑整个大殿的是梁、柱、枋、斗拱组成的木结构,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中央七间的内槽和外槽采取了减柱法;角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四周角柱依?quot;侧角作法"向内倾斜,以增强支柱抗拉的稳固作用;檐下斗拱用材粗大,工艺粗犷简练,气势浑厚有力。
由于支梁架柱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原理,虽历千年仍保持着平直挺健,没有出现弯折扭戾的现象,这实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项极为光辉的成就。

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而西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迎牟尼。
七尊佛皆结跏跌端坐在须弥座上,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
七佛塑像高大庄严,神态慈样。
每尊佛像前塑胁侍菩萨二尊分立两侧,高2.5-2.7米,神态各异,造型优美,为辽代杰出的彩塑。
佛坛东西两端,对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拄杵昂首,刚劲威武。
毗婆尸佛背后,供有明代重塑的倒坐观音,塑像保留着早期男相观音的风韵。

大雄殿顶部梁枋上,尚留有辽代彩画的遗迹,有飞天、莲花、牡丹花、海石榴、草风等,色彩鲜明华丽,艺术水平很高。
其中以梁架下面的飞天尤为突出,这些飞天面相丰颐美悦,服饰缤纷多彩,或持花束、或捧果盘,飞翔于云端,与端坐的七佛,静动相衬,上下呼应,构成一幅肃穆的礼佛图景,堪称辽代建筑彩绘的精品。
殿内四壁有元明两代绘制的十佛、八菩萨、十一面观音、十八罗汉壁画;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情各代重修碑记卜一通,是了解寺史的重要资料。

1961年国务院公布奉国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大规模修缮,使这座辽代的古刹再度显示出宏伟的雄姿,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