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寺庙

天台县高明寺在哪里?

天台县高明寺在哪里?

天台县高明寺
天台山高明寺,相传为智者大师贮藏紫金、袈裟、贝叶经的地方,亦即史称“一叶飘经”的幽溪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寺始建于唐天祐年间(904-907年)。
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改名净名寺。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由传灯法师重建,复名高明寺。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又重修。
十年动乱中,寺毁坏殆尽。
1979年底,觉慧方丈暨全寺僧众,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怀和国内外广大信众的大力相助下,经过两年的鸠工庀材,辛勤努力,重建大雄宝殿,修缮全寺殿堂,重塑佛像,恢复了清净庄严的高明寺原貌。
1981年9月举行了盛大的开光法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亲书“幽溪重光”的匾额和大殿楹联,以示庆祝。
1989年,高明寺又恢复举办“幽溪学苑”,坚持“解行并举”、“农禅并重”的原则,培养“智悲兼具”的优秀僧才。

高明寺 座落于高明山南麓,距国清寺8公里,由太平智者塔院旁的高岗东下,行径九曲回环长约2.5公里的层层石级,过一小桥便是高明寺,是智者大师开创的天台十二古刹之一。

绿竹与黄墙相映的寺门上悬“高明讲寺”匾额,是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康有为手书。

高明寺规模为天台山诸寺第二。
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楼宝殿、楞严坛,寺西有三圣殿等。

大雄宝殿。
内供释迦牟尼、文殊、弥勒三尊铁佛。
每尊高约4米,重达8500余公斤。
相传这三尊佛像是寺僧募铸于南海,由于在海运途中船被撞翻,佛沉海底,百年过后才运到天台。
关于高明寺和这三尊佛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相传,一天,智者大师在说法台上讲经,忽然一阵大风吹走了手中的经卷,他忙于拣拾,谁知经页却越飘越远,一直追到谷底,只见经页变成了一只只小蝴蝶,慢慢地飞到他的脚前,一只只落下,转眼又成了经书,拣起细看,见经一页不缺,一页不错,智者大为惊奇。
又见谷底涧水淙淙、鸟语花香,不禁脱口也赞道:“好一个钟秀之地,真是条幽溪呀!”后人便把此溪叫幽溪了。
智者因追赶经页时,有点累,便坐在溪石上休息片刻,谁知竟安然入睡了。
睡梦中,忽觉眼前五彩祥云飞渡,金光耀眼。
观音菩萨飘然而至。
智者忙上前施礼。
观音说道:“大师今日有缘,佛经引你到此,此山名高明,你可在此建造一座高明寺”。
接着又道:“被海螺精撞沉的南海三尊佛像还在海底,你在此诵经七七四十九天,佛像自能浮起。
”智者醒来,知是观音点化,遂在此兴建高明寺,将三尊铁佛置于大雄宝殿中。
撞船的海螺精被观音净瓶吸去,只剩下一个驱壳,就是今天见到的“海螺岩”,涧水成了山溪,也叫螺溪,那只载佛的大船,化成为青山,合成为天台“螺溪吊艇”这一胜景。

楞严坛内有古井一口,名“福泉”,坛前西方殿殿壁嵌有高1.2尺,阔3.4尺的“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一块,记述着传灯法师建造楞严坛之事,由虞淳照撰文,董其昌手书,陈继儒镌刻。
寺西“三圣殿”墙上还镌有五块“楞严台碑记”,字迹秀丽,均出自董其昌手笔。

寺左有钟楼,创建于明祟祯九年(1636年),1924年重建,后被毁。
1983年再建。
楼中有3500公斤重的大钟一口,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铸造,为天台山少有的大钟,前人曾以“国清的松”、“塔头的风”、“华顶的雾”、“万年的柱”、“高明的钟”来形容天台名刹的特点。
每当晨曦微露,高明钟声都在重山幽谷中震荡,声传数里。

高明寺四周,翠竹成荫,流水棕棕。
环境幽美,古迹甚多。
幽溪之上有一石横架,下有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叫“圆通洞”,高约4米,宽6米。
洞的南端开豁如宙,在此俯瞰,峭壁千寻,溪流如带,相传传灯大师曾在此写过《天台山方外志》,并注《圆通疏》。
圆通洞附近多奇石和摩崖石刻。
北首山侧有一大“佛”字,直径7米,是明代僧人兴慧的手书并刻,笔力刚健,气势磅礴。
洞下有“望云”两字,为传灯大师所书,对面小亭后的岩壁上刻“幽溪”两字,每字约40厘米见方,传为智者大师手笔。
- 中国寺庙大全
智者、天台、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