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肉食恐龙
印度龙一般是指印度鳄龙,印度鳄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和阿贝力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诞生于7千万年前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时期,属于典型的食肉恐龙,体长可达6米,第一批化石是在印度出土的。
印度龙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可以达到6米,770多种恐龙中排名312位,印度龙最大的特征就是吻部像鳄鱼一样很宽,但整体看起来比较短粗,而且它的头顶比较平直,额头出还长有一个直条形的冠饰。印度龙属于阿贝力龙的一种,所以它和膝龙一样都有着很典型的两足恐龙的特点,主要是后肢粗壮但前肢短小,尾巴较为挺直,能够在行走和奔跑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平衡力。
印度龙的化石目前仅仅只发现了颅骨的部分,它目前还是被部分科学家认为是和印度鳄龙完全不一样的物种,但是因为印度鳄龙的化石也只有破碎的头骨,所以还是无法进行分辨,于是在1991年的时候,还是将印度鳄龙和印度龙归于了一类,据说现在印度鳄龙也有人认为它是疑名,所以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不过现在大部分人所说的印度龙,其实就是指印度鳄龙,印度鳄龙的分类其实也存在疑问,没有百分百的确定,比如在最初的时候由冯休尼将印度鳄龙归入了异特龙科,但是之后艾力克沃克经过研究,又认为它可能具备了暴龙科的特征,但是在阿贝力龙科恐龙发现之后,印度鳄龙似乎才暂时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1986年的时候,约瑟波拿巴才正式的将它列入了阿贝力龙科之中。
其实在将印度龙看作是印度鳄龙之后,就有人想过取消印度鳄龙这样一个分类,但是由于印度鳄龙的化石实在无法清晰的进行分析,碎片非常的多,所以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只能暂时将印度鳄龙定为疑名,或者是接受它和印度龙指代为同一个物种。
巨型肉食恐龙
矮异特龙生活于侏罗纪的末期,是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一种巨型肉食恐龙,据说它的身长可达7米,相当于两层楼的高度,不过它的体重却不高,只有500公斤,最多也只有1吨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身高过于矮,再加上矮异特龙又具有脆弱异特龙的血统,因此人们便开始将其称之为矮特异龙。
矮特异龙有着非常硕大的脑袋和锋利的牙齿,而后腿大多是相对粗壮的,而前肢则是比较瘦小的,但它的前肢上长有三根指爪,而每一根都带有坚硬且尖锐的指甲,在撕裂肉食的时候也是非常不错的武器。矮特异龙的全身几乎都是绿色的,而背部则生长着不少的黄色或白色条纹,在白垩纪初期就移居到了澳洲。
矮特异龙和大部分的食肉恐龙一样都喜欢自己独居,但是在狩猎的时候则习惯于成群合作狩猎,这样有利于捕杀到更加庞大的猎物,但是如果平时两个矮特异龙碰到了一起就很容易发生打斗,因为它们和猫狗一样,都有着非常强烈的领地意识,如果一旦被其他的恐龙买入自己的领地,那么掌管这片土地的矮特异龙就完全没法容忍了。
据说因为这种矮特异龙有着非常锋利的牙齿,因此几乎什么生物它都吃,尤其是恐龙它都不放过,从体型较小的水舌龙,再到体型庞大的多齿龙,可以说它的牙齿几乎能够穿透任何硬度的兽皮,所以它们也成为了当时生态中的顶级掠食者,就像恐龙之王霸王龙一样。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矮特异龙化石发掘情况来看,基本上算是少的可怜,在英国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与恐龙同行》中就曾提到,到目前为止仅在澳洲的墨尔本奥图华雷吉地区出土过一根腿骨,因此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真正确定矮特异龙的种属,科学家只能经过腿骨计算出它的身高,因此这才有了矮特异龙这个名字。
大型肉食恐龙
新爆诞龙是一种诞生于9800万年前的白垩纪的兽脚亚目恐龙,属于肉食恐龙之一,体长可达6-9米,体重可达4吨,是目前已知的阿贝力龙科中体型第三大的恐龙,并且也是兽脚亚目中嘴巴最宽的恐龙,有着非常强劲的攻击力。
新爆诞龙的头部非常大,但是整体长度较短,所以显得非常宽,宽度最大可达40厘米左右,甚至比迷你树息龙的体长还要多上4倍。新爆诞龙的前肢非常瘦弱,但后腿非常强壮,所以基本是利用两足站立行走的,但是它的腿部整体较短,所以基本上奔跑速度并不是很快。
新爆诞龙的脑袋是方方正正的,只有上颚微微的出现了弯曲,这算是阿贝力龙科恐龙共有的特征,头骨普遍在80-100厘米左右。新爆诞龙的鼻部表面带有非常多的尖刺,并且覆盖的都是非常角质化且带有皱纹的皮肤。新爆诞龙的侧面牙齿虽然比较扁平,但是它的前端和后端牙齿却非常的尖锐且带有锯齿,能够轻易的刺穿和撕裂猎物。
新爆诞龙的化石是由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豪尔赫卡尔沃以及智利古生物学家大卫鲁比拉等人发现的,当时还是04年,第一批新爆诞龙的化石就位于阿根廷的里约热内卢地区,大概占据了15平方米的范围,全部都是由红色土构成的,而这一地层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其中还曾经发现过南方巨兽龙、雷柏龙等。
新爆诞龙的第一批化石并不是非常完整,只包含了部分的颅骨,比如完整的左上颌骨、碎片右上颌骨,还有牙齿化石,以及脊椎骨、尾椎骨、肋骨等,也算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一批了,据说是在挖掘天然气管道的时候发现的。
|中型肉食恐龙
中型肉食恐龙 大型肉食恐龙 巨型肉食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