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酒精脱色为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是指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属于复染法。这种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伯肺炎菌。革兰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未经染色的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区别。经染色后,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从而用以分类鉴定。染色原理: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再用95%乙醇脱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是什么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是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

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实验流程

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马克笔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涂片

液体培养基:左手持菌液试管,在酒精灯火焰附近5厘米左右打开管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直径2毫米左右的涂膜,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固体培养基: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报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分钟。

6、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简单染色结束可观察细胞形态。

7、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分钟,水洗。

8、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秒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3-5分钟,水洗。至此,革兰氏染色结束。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评论已关闭。

【识秒百科】
—— 每天更新实用干货,带你一分钟看懂世界。
©2025 https://www.simiao.ink/ 寺庙之印